「生活是一面鏡子,我們努力追求的第一件事,就是從中辨認出自己。」—尼采
_
在大溪的齋明寺巧遇圖片中的文字,
想起尼采,還有千千萬萬個哲學家、作家、思想家,
都曾說過「認識自己」多麼重要。
在巧遇文字的今天,跟一個三年不見的朋友見了面,
一見面,他丟來的第一句話就是:
「妳跟之前看起來不一樣了。」
▫︎
想起三年前跟他見面的時候,正好是出發環島前夕,
也差不多是開這個粉絲團的時候。
當時在上一份工作待了近三年,卻忽然被資遣,
說來茫然,但心中也隱隱感到解脫,
想著要把握難得的自由做點什麼、心裡閃過機車環島的念頭,於是花了一個禮拜安排好23天的路線,一離職立刻出發!
(聽人說會自己去環島的,不外乎失戀/失業,此話果真不假🤣🤣)
出發之前心裡其實是滿滿的焦慮,
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去旅行。
家裡的人並不贊同,自己內心也有害怕,
「一路上一個人,而且都住背包客棧,會遇到變態嗎?」「需不需要帶防身武器?」
所有可怕的、最糟的可能性,我通通想像過。
但這對我來說就是真的準備好了。
去年在 女人迷 womany 分享環島經驗時,就有聽眾提問:
「一個女生去旅行不危險嗎?怎麼做準備?」
其實做任何事都一樣,我習慣做最壞的打算,但盡可能地保持樂觀。樂觀讓我能盡情擁抱世界,用最敞開、最放鬆的狀態,但過程中不忘謹慎,才能一切平安。
▪︎
今天是睽違三年後再度從台北騎車去大溪,
去的時候用了google map,
卻會因為要走它指定的路線,不斷停下來花時間看手機,
走錯了還會感到懊惱。
於是回程的時候決定直接放棄導航,
完全靠本能跟路上指標回台北,
一切頓時變得順暢多了!
沒有導航,我依舊順利的回到家了,
不只減少了停下來看導航的時間,
也更放鬆地騎乘、享受一路上的風景。
仔細想想,人生也是如此,
當你被他人指定,或是自己為自己定義,
一定要走某條路才是正確的,
不只忽略了其他路線的可能性,
也無法盡情地享受過程。
而當你清楚自己的目標時,
其實過程中畫出怎樣的路徑都無所謂,不是嗎?
能讓我們收穫最多的,其實也正是過程。
▫︎
回到環島,出發前沒想過會是一趟怎樣改變人生的旅行,
但它確實帶給我很多改變,
環島後我寫下一段話:
「你不是非得要過別人認為的正常生活。」
生命其實有很多可能性,在你被別人的價值觀催眠以前。
這是23天裡遇見的人們教會我的事。
雖然當年環島後,我依舊回到職場,
過著跟一般人一樣的生活,
但兩年後,我再度離職,並且終於有勇氣擁抱自己真正嚮往的理想生活。
▪︎
我們需要認識自己,
因為生命中的每一個選擇都環環相扣,
若不認識自己,
總在將就、無意識、隨波逐流的狀態下選擇,
要如何到得了你所想像的美好未來呢?
▫︎
一個月沒發文,一發就是長篇大論🙈🙈
最近因疫情關係需要減少外出,
正是適合好好認識自己的時間呀~
推薦冥想、書寫、閱讀、獨處,都是認識自己的好方式!